咸阳师范学院内蒙古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16 09:39:42文/高考志愿库

从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30分到507分,录取位次在29352名到7023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咸阳师范学院内蒙古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内蒙古录取人数。

咸阳师范学院内蒙古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历年录取分数线

1、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9352名;

2、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2521名;

3、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3109名;

4、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4973名;

5、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2022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023名;

二、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历年录取分数线

1、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内蒙古 本二A 430 29352 2
2022 内蒙古 本二A 464 7023 3

2、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内蒙古 本二A 453 22521 2
2021 内蒙古 本二A 485 7804 3

3、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内蒙古 本二A 471 23109 2
2020 内蒙古 本二A 489 10996 3

4、咸阳师范学院在内蒙古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内蒙古 本二A 481 24973 2
2019 内蒙古 本二A 507 8921 3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和咸阳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和咸阳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阳工学院和咸阳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宁波工程学院和咸阳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和咸阳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贵州师范学院和咸阳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武夷学院和咸阳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菏泽学院和咸阳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咸阳师范学院和西安财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咸阳师范学院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城建学院和咸阳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咸阳师范学院和云南警官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咸阳师范学院介绍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00余亩,有实习实训基地265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14.57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66亿元。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留学生30余人。  学校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54个(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35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专业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6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专业改革试点项目4项,省级教改项目2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优秀教材奖8部。获批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陕西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门,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48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1000余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250余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占比80%以上。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