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04 20:17:51文/高考志愿库

从深圳大学在浙江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深圳大学在浙江录取最低分大约在611分到630分,录取位次在36844名到14132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深圳大学浙江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浙江录取人数。

深圳大学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深圳大学在浙江历年录取分数线

1、深圳大学在浙江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1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6844名;

2、深圳大学在浙江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2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9117名;

3、深圳大学在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3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5520名;

4、深圳大学在浙江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4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4132名;

5、深圳大学在浙江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3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6273名;

二、深圳大学在浙江历年录取分数线

1、深圳大学在浙江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浙江 1段 611 36844 91

2、深圳大学在浙江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浙江 1段 627 19117 83

3、深圳大学在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浙江 1段 637 15520 43

4、深圳大学在浙江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浙江 1段 642 14132 30

5、深圳大学在浙江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浙江 1段 630 16273 29
深圳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深圳大学化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深圳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深圳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深圳大学山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深圳大学市场营销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深圳大学自动化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深圳大学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年深圳大学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和深圳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深圳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深圳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深圳大学介绍

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建校38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20多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实现了从本科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的转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性大学。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校园总建筑面积18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亿元。图书馆馆舍51202㎡(含丽湖校区图书馆一期),全校纸本资源440万余册;数据库418种,含全文电子图书284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3.17万种。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