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陕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01 03:20:20文/高考志愿库

从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24分到507分,录取位次在72499名到13495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安徽建筑大学陕西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陕西录取人数。

安徽建筑大学陕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4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6242名;

2、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2499名;

3、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2737名;

4、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3104名;

5、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7211名;

二、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陕西 本二 442 66242 50
2022 陕西 本二 479 16477 5

2、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陕西 本二 424 72499 45
2021 陕西 本二 488 17065 5

3、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陕西 本二 451 62737 45
2020 陕西 本二 512 15049 5

4、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陕西 本二 468 63104 36
2019 陕西 本二 517 14853 4

5、安徽建筑大学在陕西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陕西 本二 468 57211 36
2018 陕西 本二 507 13495 4
安徽建筑大学应用化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安徽建筑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琼台师范学院和安徽建筑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建筑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建筑大学和河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建筑大学和河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安徽建筑大学河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南昌师范学院和安徽建筑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安徽建筑大学四川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咸阳师范学院和安徽建筑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建筑大学金融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安徽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安徽建筑大学介绍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12个学院,现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16800余人,研究生2100余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师1214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8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94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58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 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安徽省高校智库。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7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多万册。 学校紧紧依托“大土建”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凝练科研方向,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7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5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7项,其中国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