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学院陕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1-30 23:37:30文/高考志愿库

从长治学院在陕西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长治学院在陕西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14分到477分,录取位次在80388名到21848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长治学院陕西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陕西录取人数。

长治学院陕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长治学院在陕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长治学院在陕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0388名;

2、长治学院在陕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9118名;

3、长治学院在陕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8992名;

4、长治学院在陕西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4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7594名;

5、长治学院在陕西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7218名;

二、长治学院在陕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长治学院在陕西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陕西 本二 422 80388 7
2022 陕西 本二 463 22403 8

2、长治学院在陕西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陕西 本二 414 79118 5
2021 陕西 本二 472 21848 6

3、长治学院在陕西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陕西 本二 428 78992 4
2020 陕西 本二 489 22215 6

4、长治学院在陕西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陕西 本二 448 77594 7
2019 陕西 本二 495 22041 7

5、长治学院在陕西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陕西 本二 437 77218 10
2018 陕西 本二 477 22677 8
长治学院和闽南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治学院和湖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治学院和丽水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太原工业学院和长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治学院和徐州工程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治学院和宁夏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治学院和云南农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枣庄学院和长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治学院和吉林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治学院和西南科技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治学院和上海健康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治学院和南昌工程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长治学院介绍

长治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当时,作为晋东南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为上党大地输送了第一批自己培养的高等师资人才。2004年升格为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曾荣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山西省文明校园”“本科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平安校园”“山西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是山西省首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单位。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治学院所在的山西省长治市是太行精神的孕育地。长期以来,学校扎根这片红色土地,传承弘扬太行精神,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形成了“求真 求实 求善 求美”的校训,培养出了“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等一大批扎根基层的杰出优秀人才。目前,学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近14000人,生源遍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现有在编教职工766人,专任教师59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77人,其它副高级职称人员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2人,硕士学位教师532人。全国优秀教师、“三晋英才”、省级青年拔尖人才、模范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好老师50余人,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70余人受聘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学校有14个教学系部,分别为中文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历史与旅游管理系、法律与经济学系、外语系、教育系、音乐舞蹈系、体育系、美术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系;有4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管理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设有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赵树理研究所、彩塑壁画研究所、合唱艺术研究所、丝路文明研究中心等14个科研机构。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