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医科大学山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1-31 15:43:27文/高考志愿库

从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录取最低分大约在309分到309分,录取位次在63088名到35961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锦州医科大学山西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山西录取人数。

锦州医科大学山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7311名;

2、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6776名;

3、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6028名;

4、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8010名;

5、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5961名;

二、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山西 本二A 479 47311 9

2、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山西 本二A 501 36776 9

3、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山西 本二A 514 46028 19

4、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山西 本二A 497 38010 19

5、锦州医科大学在山西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山西 本二A 507 35961 19
2018 山西 专科 309 63088 18
2024年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沈阳城市学院和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和武夷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湖北恩施学院和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大连海洋大学和锦州医科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锦州医科大学和湖南工商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湖南理工学院和锦州医科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和新疆第二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烟台南山学院和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青岛城市学院和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锦州医科大学介绍

锦州医科大学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前身为1946年在吉林省洮南市成立的辽吉军区卫生学校。1949年迁址辽宁省锦州市,1958年成立锦州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辽宁医学院。2007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经过75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多门类、多层次、多种办学形式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校园总占地面积994987.60㎡。有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国际教育3种办学类别;有医学、工学、农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有25个本科专业。学校1984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9年获得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现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与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与暨南大学、苏州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联办博士点,聘任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1人。学校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成果丰硕。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3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与视频公开课7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