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软件学院江苏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12 12:53:13文/高考志愿库

从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录取最低分大约在285分到285分,录取位次在149533名到47864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广州软件学院江苏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江苏录取人数。

广州软件学院江苏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历年录取分数线

1、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5584名;

2、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5510名;

3、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49533名;

4、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43680名;

5、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在江苏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1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43172名;

二、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历年录取分数线

1、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472 55584 4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452 149533 10

2、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476 55510 5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432 143680 9

3、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江苏 理科 本二 318 143172 9
2020 江苏 文科 本二 292 47864 5

4、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江苏 理科 本二 308 146691 9
2019 江苏 文科 本二 290 47925 5

5、广州软件学院在江苏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江苏 理科 本二 295 134133 4
2018 江苏 文科 本二 285 50763 4
2024年广州软件学院甘肃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广州软件学院和广西民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州软件学院和沧州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广州软件学院湖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广州软件学院和厦门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州软件学院和内江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州软件学院和武汉纺织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州软件学院和上饶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州软件学院和四川文理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州软件学院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州软件学院和安徽农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州软件学院和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广州软件学院介绍

广州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2006年开始实施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前身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转设更名为广州软件学院。学校董事长梁冠军先生是美国著名侨领、华裔知名实业家、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侨联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美国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学校地处广州中新知识城北延区域的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内,广州地铁14号线太平站就在校门口,交通便利。学校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科学技术部备案的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民政厅首批5A级社会组织。学校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技术系、电子系、计算机系、数码媒体系、游戏系、管理系、财经系、外语系等9个系,开设包括广东省特色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在内3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在校生15000人,教职工890人。学校定位科学、理念先进、治学严谨、管理规范,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自创办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毕业生对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评价满意度稳定在92%左右。学校注重走办学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融合、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实践契合的特色发展之路,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立足点,重点发展包含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等IT类专业的优势学科群,培养适应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