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04 17:08:36文/高考志愿库

从湖北大学在贵州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湖北大学在贵州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64分到606分,录取位次在42267名到4378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湖北大学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贵州录取人数。

湖北大学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湖北大学在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

1、湖北大学在贵州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2267名;

2、湖北大学在贵州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6725名;

3、湖北大学在贵州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4928名;

4、湖北大学在贵州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2536名;

5、湖北大学在贵州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0267名;

二、湖北大学在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

1、湖北大学在贵州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贵州 本一 464 42267 132
2022 贵州 本一 579 4472 37

2、湖北大学在贵州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贵州 本一 499 26725 132
2021 贵州 本一 588 4531 35

3、湖北大学在贵州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贵州 本一 523 24928 126
2020 贵州 本一 573 4949 37

4、湖北大学在贵州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贵州 本一 519 22536 113
2019 贵州 本一 573 4489 49

5、湖北大学在贵州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贵州 本一 535 20267 112
2018 贵州 本一 606 4378 60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和湖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湖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甘肃农业大学和湖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湖北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和湖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和湖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湖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和嘉兴南湖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春工业大学和湖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无锡学院和湖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菏泽学院和湖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湖北大学介绍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一、历史沿革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九秩春秋,筚路蓝缕,六易校址,八更校名,薪火相传文脉不息,师范教育底蕴深厚。1984年,由武汉师范学院更名改建为湖北大学,开始由单一的师范类院校转型步入性大学发展阶段。201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湖北大学。二、校区概况学校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500亩。学校毗邻长江,紧靠沙湖,树木葱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服务设施基础完善。三、学科专业学科门类和专业齐全。涵盖除军事学、交叉学科以外的12大学科门类,设有23个学科性学院、83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3个学科入选U.S.News世界最佳学科,5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拥有3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有2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四、人才培养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9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500余人。2006年始,学校启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十年树人计划”,探索开展通识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有一批国家级的产教融合基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