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方学院福建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02 10:37:48文/高考志愿库

从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录取最低分大约在385分到457分,录取位次在88759名到22390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广州南方学院福建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福建录取人数。

广州南方学院福建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历年录取分数线

1、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9674名;

2、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9506名;

3、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8759名;

4、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5214名;

5、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在福建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7566名;

二、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历年录取分数线

1、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福建 历史(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69 29674 23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38 88759 53

2、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福建 历史(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67 29506 21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433 85214 66

3、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福建 理科 本科 425 77566 77
2020 福建 文科 本科 482 22390 23

4、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福建 理科 本二 412 76222 75
2019 福建 文科 本二 485 23594 22

5、广州南方学院在福建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福建 理科 本二 385 79841 45
2018 福建 文科 本二 457 26880 35
广州南方学院财务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广州南方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广州南方学院吉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广州南方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广州南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广州南方学院会计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广州南方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广州南方学院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年广州南方学院辽宁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广州南方学院护理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广州南方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广州南方学院日语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广州南方学院介绍

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广东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学校提出并践行“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有利于学校未来”的办学治校总原则,汇聚了一批继承国内一流大学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的院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和管理骨干,他们始终梦想能在学校这片“试验田”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建设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愿景。基本情况学校位于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的广州市从化区,校园占地面积1092.09亩。校园布局有致,秀丽宁静,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现有本科生1989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1863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呈现出千亩校园、万人规模、学科齐全、名师齐聚、人才辈出的发展格局。学校图书馆面积2.91万平方米,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现有纸本藏书168.52余万册,电子图书160余万册;拥有中国知网等各类数据库及平台,同时实现与中山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采用24小时开放的管理模式,全方位满足读者需求。学校依据章程建立 “3+1+1”的内部治理结构,即“校长书记办公会、学术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相互支持、相互约束的“三驾马车”决策机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机制+督导委员会的社会监督机制,保证学校决策科学、民主、高效。学校推行“院系办学、二级管理”,将人、财、物、事授权给院系主任和部门负责人,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办学积极性,真正实现院系自主办学。学科发展学校设有10个院系42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了以管理学、文学、工学为主,经济学、医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学校实施“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