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04 23:06:57文/高考志愿库

从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90分到602分,录取位次在55505名到39082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浙江录取人数。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历年录取分数线

1、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9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5505名;

2、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9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2850名;

3、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9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9834名;

4、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1188名;

5、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9082名;

二、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历年录取分数线

1、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浙江 1段 593 55505 2260

2、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浙江 1段 590 52850 1905

3、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浙江 1段 597 49834 1858

4、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浙江 1段 607 41188 1852

5、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浙江 1段 602 39082 1826
浙江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江苏海洋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财政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和泰山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浙江财经大学青海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浙江财经大学资产评估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和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北科技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浙江财经大学介绍

浙江财经大学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艺、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74年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1987年获准成立浙江财经学院,199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更名为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下沙、文华、翠苑和长安4个校区,占地2300亩,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设置有16个学院,1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4个研究院。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170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自建有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献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文献馆、政府管制文献馆、浙财文库、专业经典阅读文库等5个特色库。学校坚持把人才作资源,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实力。在校教职工17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正高级职称170余人,副高级职称37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760余人。设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教学名师、国家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奖励计划”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省特级专家、省“*”领军人才、省“*”青年拔尖人才、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以上人才120余人。另聘有11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确立了“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大类人才培养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