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11 04:44:06文/高考志愿库

从重庆大学在河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重庆大学在河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95分到631分,录取位次在18563名到1221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重庆大学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河南录取人数。

重庆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重庆大学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重庆大学(较高收费)在河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461名;

2、重庆大学在河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1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863名;

3、重庆大学(较高收费)在河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2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534名;

4、重庆大学在河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3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791名;

5、重庆大学(较高收费)在河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4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884名;

二、重庆大学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重庆大学在河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河南 本一 606 12461 5
2022 河南 本一 612 9863 153
2022 河南 本一 599 1260 10

2、重庆大学在河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河南 本一 624 12534 5
2021 河南 本一 637 7791 144
2021 河南 本一 634 1351 12

3、重庆大学在河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河南 本一 641 13884 7
2020 河南 本一 654 8089 136
2020 河南 本一 627 1221 18

4、重庆大学在河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河南 本一 595 18563 8
2019 河南 本一 621 7757 124
2019 河南 本一 608 1263 18

5、重庆大学在河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河南 本一 608 12912 2
2018 河南 本一 626 6996 131
2018 河南 本一 631 1266 20
华南师范大学和重庆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重庆大学信息安全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重庆大学车辆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重庆大学环境科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重庆大学材料化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重庆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重庆大学和浙江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重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重庆大学陕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重庆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重庆大学海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重庆大学物理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重庆大学介绍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性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创办于1929年,在20世纪40年代就发展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为国家高教部(高教部1958年并入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逐步发展为性研究型大学。1998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中管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设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附属肿瘤医院、附属三峡医院、附属涪陵医院、附属中心医院。教职工5300余人,在校学生4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2000余人,本科生26000余人,来华留学生17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5300余亩,有A校区、B校区、C校区和虎溪校区。学校坚持以**中国*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保持快速向上向好发展势头,办学实力、学术声誉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以造就“行业精英、国家栋梁”为己任,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40余万名高素质人才,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40余人当选为两院院士。近年来,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