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02 04:10:50文/高考志愿库

从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41分到573分,录取位次在70931名到11698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西安工程大学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河南录取人数。

西安工程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0931名;

2、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3644名;

3、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9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0132名;

4、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8470名;

5、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5525名;

二、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河南 本一 541 70931 158
2022 河南 本一 546 13354 18

2、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河南 本一 559 63644 162
2021 河南 本一 579 13277 22

3、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河南 本一 594 50132 154
2020 河南 本一 577 12113 27

4、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河南 本一 554 48470 125
2019 河南 本一 557 11925 30

5、西安工程大学在河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河南 本一 554 45525 107
2018 河南 本一 573 11698 30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和西安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湘潭理工学院和西安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柳州工学院和西安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和西安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和西安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和西安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州商学院和西安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和西安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和西安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东莞城市学院和西安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西安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西安工程大学介绍

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性高等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约10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省级科技团队6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3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学校于192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授权单位,1984年第二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