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河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12 16:23:14文/高考志愿库

从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08分到559分,录取位次在82538名到11751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齐鲁工业大学河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河北录取人数。

齐鲁工业大学河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历年录取分数线

1、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1751名;

2、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7552名;

3、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4791名;

4、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1337名;

5、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0746名;

二、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历年录取分数线

1、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河北 历史 本科 554 11751 6
2021 河北 物理 本科 536 54791 111

2、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河北 物理 本科 521 67552 137

3、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河北 理科 本科 573 51337 115

4、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河北 理科 本一 533 60746 60
2019 河北 理科 本二 508 82538 48
2019 河北 文科 本一 568 12013 10
2019 河北 文科 本二 555 16427 22

5、齐鲁工业大学在河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河北 理科 本二 512 80461 90
2018 河北 文科 本二 559 17530 30
齐鲁工业大学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齐鲁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齐鲁工业大学广告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齐鲁工业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齐鲁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齐鲁工业大学翻译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齐鲁工业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辽宁工业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齐鲁工业大学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齐鲁工业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齐鲁工业大学和汕头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五邑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齐鲁工业大学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历史沿革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临沂、菏泽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实验室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重点实验室16个、省工程实验室1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6个,省级社科基地(中心)3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