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河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1-27 03:12:47文/高考志愿库

从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99分到626分,录取位次在10534名到3273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南京邮电大学河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河北录取人数。

南京邮电大学河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历年录取分数线

1、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9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212名;

2、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398名;

3、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4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708名;

4、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1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996名;

5、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3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534名;

二、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历年录取分数线

1、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河北 物理 本科 599 10212 63

2、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河北 物理 本科 608 10398 63

3、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河北 理科 本科 642 9708 38
2020 河北 文科 本科 602 3374 15

4、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河北 理科 本一 617 9996 38
2019 河北 文科 本一 605 3590 15

5、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河北 理科 本一 632 10534 33
2018 河北 文科 本一 626 3273 18
2024年南京邮电大学山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东北财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萍乡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九江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春财经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辽宁何氏医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沈阳科技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南京邮电大学介绍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秉承“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现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29个院(部、中心),另外还在扬州举办了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2个,本科专业59个。目前有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4‰,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国家一流专业2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改革试点项目1个,9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入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作为牵头单位入选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8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59.7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6.72%。曾经引进江苏省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