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海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1-15 20:05:25文/高考志愿库

从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54分到636分,录取位次在17322名到3722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闽南师范大学海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海南录取人数。

闽南师范大学海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6101名;

2、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8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954名;

3、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6868名;

4、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4167名;

5、闽南师范大学(3)在海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7322名;

二、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69 16101 5
2022 海南 (不限) 本科 580 13954 2

2、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60 16868 5
2021 海南 (不限) 本科 574 14167 2

3、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54 17322 5
2020 海南 (不限) 本科 584 11819 2

4、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海南 理科 本科A 593 10627 5
2019 海南 文科 本科A 636 3722 2

5、闽南师范大学在海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海南 理科 本一 597 10095 10
闽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闽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内蒙古科技大学和闽南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闽南师范大学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闽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莆田学院和闽南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闽南师范大学和金陵科技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贵州商学院和闽南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绵阳师范学院和闽南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闽南师范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闽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闽南师范大学介绍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成立于1958年春。1963年,在*总理亲自倡导和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由此开启我校本科教育之扉。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被确定为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9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全票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2020年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北江滨、圆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现有本科专业68个,涵盖文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34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5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67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闽江学者3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另有省级以上优秀专家、教学名师等130余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拥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改革试点项目1个、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示范项目1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