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师范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14 19:45:44文/高考志愿库

从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76分到510分,录取位次在57750名到15473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南昌师范学院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重庆录取人数。

南昌师范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5868名;

2、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7479名;

3、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7566名;

4、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6580名;

5、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3810名;

二、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重庆 历史 本科 490 15868 3
2022 重庆 物理 本科 490 47566 2

2、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重庆 历史 本科 525 17479 2
2021 重庆 物理 本科 528 46580 2

3、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重庆 理科 本二 476 53810 2
2020 重庆 文科 本二 518 15473 2

4、南昌师范学院在重庆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重庆 理科 本二 490 57750 2
2019 重庆 文科 本二 510 19131 4
商丘师范学院和南昌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南师范学院和南昌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昌师范学院和安徽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营口理工学院和南昌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昌师范学院和嘉兴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和南昌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昌师范学院和承德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昌师范学院和滨州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昌师范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山东女子学院和南昌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西藏民族大学和南昌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和南昌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南昌师范学院介绍

南昌师范学院(原江西教育学院)是江西省属公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是江西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学校建于1952年,现有昌北、青山湖两个校区。学校是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中心,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是江西省“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江西省红色文化宣讲基地、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西省综治先进单位、江西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江西省节水型高校、江西省高校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学校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江西省研学旅行研究会、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江西省谱牒协会、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江西省高等学校摄影学会、江西省食育学会(筹办)等7家省一级学会以及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校长研究会、小学校长研究会、幼儿园园长研究会设在学校。  历史悠久。学校起源于1952年成立的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校,1956年升格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是当时江西省仅有的4所普通高等学校之一,1958年创办江西教育学院,1969年与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大学文科合并,先后成为井冈山大学、江西师范学院的组成部分。1979年恢复江西教育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南昌师范学院。  特色鲜明。学校根植基础教育谋发展,扎根赣鄱大地办大学,情系江西老区育人才,以师资培养培训“起家”,以教师教育“兴业”,承担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中小学合格教师的社会责任,肩负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历史重任,勇担*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时代使命。立足“以师为主、根植地方、突出应用”的办学传统,秉承“厚德修身、博学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