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理工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10 21:09:29文/高考志愿库

从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19分到441分,录取位次在81300名到28569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保定理工学院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重庆录取人数。

保定理工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4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8643名;

2、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8569名;

3、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4630名;

4、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4441名;

5、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9434名;

二、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重庆 历史 本科 443 28643 13
2022 重庆 物理 本科 435 74630 17

2、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重庆 历史 本科 489 28569 10
2021 重庆 物理 本科 459 74441 20

3、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重庆 理科 本二 419 79434 16
2020 重庆 文科 本二 468 29748 14

4、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重庆 理科 本二 436 81300 18
2019 重庆 文科 本二 462 34179 12

5、保定理工学院在重庆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重庆 理科 本二 432 77386 19
2018 重庆 文科 本二 441 33364 11
保定理工学院和武汉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保定理工学院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保定理工学院和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保定理工学院和厦门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保定理工学院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保定理工学院和吉林医药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保定理工学院和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保定理工学院和西北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保定理工学院和昆明城市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保定理工学院和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保定理工学院北京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年保定理工学院新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三、保定理工学院介绍

保定理工学院,前身为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200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18年,转设更名为保定理工学院。学校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校园占地面积114.1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3.4万平方米。校园林秀花香、环境幽雅。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体系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学校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注重内涵、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师为根、学生为本,专业为基、质量为魂,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服务社会。学校设有资源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7个二级教学单位。现开设地质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环境设计、学前教育等4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学为特色,工科为主体,理、经、管、文、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十分重视教学队伍建设,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结构日趋合理的近千人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学校拥有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课程立项8个,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5个,省级“专业改革试点”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近三年,学校教师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75项;承担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项目45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29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余部。学校推行“2.5+1.5”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岗位前移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实行准军校式管理,增强学生集体主义、作风纪律观念,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