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1-15 01:15:04文/高考志愿库

从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20分到520分,录取位次在40104名到20612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长春中医药大学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重庆录取人数。

长春中医药大学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9327名;

2、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1947名;

3、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0612名;

4、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8399名;

5、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0104名;

二、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重庆 物理 本科 528 29327 18

2、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重庆 物理 本科 559 31947 18

3、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重庆 理科 本一 551 20612 18

4、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重庆 理科 本一 549 28399 18

5、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重庆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重庆 理科 本二 520 40104 18
2024年长春中医药大学辽宁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山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北传媒学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仰恩大学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吉利学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和宁夏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长春中医药大学介绍

学校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始终恪守“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5万余名,校友遍及海内外。学校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694人,其中本专科生10804人,研究生2679人。有博士生导师139人,硕士生导师695人。学校有院士(双聘)1人,国医大师3人,白求恩奖章1人,“*”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领军人物“岐黄学者”2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5人。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工、管、法、文等学科协调发展,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学校设有本科专业23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主编规划教材58部。学校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有国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