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1-26 10:02:59文/高考志愿库

从嘉应学院在安徽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嘉应学院在安徽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55分到515分,录取位次在125971名到32174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嘉应学院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安徽录取人数。

嘉应学院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嘉应学院在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

1、嘉应学院在安徽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2333名;

2、嘉应学院在安徽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0250名;

3、嘉应学院在安徽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19683名;

4、嘉应学院在安徽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1107名;

5、嘉应学院在安徽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5971名;

二、嘉应学院在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

1、嘉应学院在安徽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安徽 本二 469 122333 18
2022 安徽 本二 507 32620 12

2、嘉应学院在安徽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安徽 本二 456 120250 5
2021 安徽 本二 544 32174 5

3、嘉应学院在安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安徽 本二 475 119683 6
2020 安徽 本二 522 32279 6

4、嘉应学院在安徽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安徽 本二 455 121107 17
2019 安徽 本二 529 32658 10

5、嘉应学院在安徽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安徽 本二 456 125971 7
2018 安徽 本二 515 36533 5
嘉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嘉应学院生物科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嘉应学院小学英语教育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嘉应学院陕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嘉应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嘉应学院药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嘉应学院化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嘉应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嘉应学院建筑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嘉应学院湖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嘉应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嘉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嘉应学院介绍

嘉应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全域属原中央苏区,且享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等美誉的广东省梅州市。学校面向15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8万余人,成教学生近万人。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现有21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60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专业改革试点7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其中,小学教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软件工程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现有4个校区,本部设在江北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历史悠久,特色明显。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梅州在清朝时称嘉应州,嘉应学院由此得名),至今已有108年的办学历史,经历了65年的中专教育、22年的大专教育,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4年新增为广东省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6年以“良好”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被列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建设高校;2021年办学体制由“省市共建”调整为“省属本科高校”,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与中山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办学宗旨,打造“植根侨乡,弘扬客家文化”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